设备管理系统故障分类标准

领值博客 2025-10-16 09:53:58

在设备管理系统中,对故障进行科学、统一的分类是进行有效数据分析、实施精准改进的前提。一套完善的故障分类标准,如同给设备“病因”建立了标准化“病历”,是实现从“被动维修”到“主动预防”乃至“预测性维护”的基石。

一、 为何需要标准化故障分类?

 

没有标准化的分类,故障记录将是混乱和无效的。例如,对于“泵不工作”,有人记录为“电机烧毁”,有人记录为“电源故障”,导致无法统计此类故障的真实发生频率。标准化分类旨在:

统一语言:让所有维护人员用同一套代码描述故障,消除歧义。

精准分析:为大数据分析提供结构化数据,精准识别重复性故障、薄弱环节。

指导决策:基于分类数据,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根本原因分析、优化维护策略、指导备件库存和采购决策。

设备管理系统故障分类标准-

二、 构建多层次故障分类体系

 

一个成熟的故障分类标准通常是多层次的,从宏观到微观,逐级细化。常见的层级包括:

 

1.故障部位

 

目的:回答“坏在哪里?”

示例:传动系统、液压系统、电气控制系统、密封系统、软件系统等。可参照设备的物理结构或功能系统进行划分。

2.故障模式

 

目的:回答“怎么坏的?”或“出现了什么现象?”

示例:这是分类的核心。可参考国际标准如ISO 14224或行业最佳实践。常见模式包括:泄漏、堵塞、振动超标、过热、腐蚀、磨损、断裂/破裂、短路/开路、参数漂移、功能失效。


设备管理系统故障分类标准-1

3.故障原因

 

目的:回答“为什么会坏?”,用于指导改进。

示例:此层级最为关键,通常可从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(5M1E)这几个角度分析。

4.处理措施

 

目的:记录“如何修的?”,形成知识库。

示例:更换轴承、清洗滤网、调整参数、软件重启、重新接线等。

 

三、 实施建议

 

1.代码化:为每个分类层级赋予简短的字母或数字代码,便于在系统中快速选择和后续分析。

2.适度细化:分类并非越细越好,应以满足分析需求和不给一线人员造成过大负担为平衡点。初期可从主要设备和关键故障开始建立。

3.集成于工单系统:在设备管理系统的工单模块中,将故障分类作为必填项,通过下拉菜单选择,确保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便利性。

设备管理系统故障分类标准-2

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故障分类标准,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、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组织资产的关键一步。它让设备故障数据从“噪音”变为“信息”,为企业进行可靠性分析、制定精准的维护策略、持续降低设备故障率提供了科学依据,是设备管理走向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必经之路。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领值总部

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2608

领值热线

021-6958 0696

领值邮箱

info@valueapex.com

    姓名*

    职位

    电话*

    邮箱

    企业名称*

    企业所在省市*

    您的需求*

    检验

    021-69580696




    立刻安排产品演示

    现在预约 立享优惠

      姓名*

      职位

      电话*

      邮箱

      企业名称*

      企业所在省市*

      您的需求*

      检验